世界心理健康日特别策划:新加坡职场人士如何守护心理健康

GeneralSeptember 30, 2025 09:00

每年10月10日,新加坡与全球一起庆祝世界心理健康日。虽然许多公司会举办宣传活动和健康讲座,但心理健康始终是一段个人旅程——这是每一位员工在高度竞争的经济环境中都必须主动管理的课题。

新加坡是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劳动市场之一。2024年,新加坡人力部(MOM)报告指出,亚洲约有57% 的员工感到倦怠,主要原因是需承担因同事缺勤而增加的工作量。加上生活成本上升、职场技能要求快速变化、以及“随时待命”的工作文化,倦怠风险随之增加。

本文将分享实用建议,帮助新加坡专业人士在追求事业雄心的同时,也能守护健康 —— 不仅是在心理健康日,而是全年每一天。

为什么心理健康在新加坡职场至关重要?

  • 倦怠影响生产力:盖洛普(Gallup)估计,因脱离工作的员工会为公司带来高达18% 的年薪损失。
  • “幽灵假期”现象上升:HRSEA于2025年报告指出,越来越多员工悄悄请假却未获批准——这反映了糟糕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 年轻一代重视身心健康:LinkedIn 2025 年《人才洞察报告》显示,65% 的专业人士在择业时优先考虑“支持型上司”,甚至超过薪资福利。

简而言之: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个人幸福感,也影响职业发展与职场竞争力。

新加坡专业人士的 5 个实用建议

1. 设定界限,无需内疚
在新加坡高度连接的工作文化中,很容易模糊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你可以使用“请勿打扰”功能,或与上司提前约定下班后的静默时间。设定界限能保护你的能量,也体现了职业素养。

2. 善用公司资源
如今,许多雇主提供员工援助计划(EAP)、心理辅导热线,甚至是“心理健康日”。不要等到倦怠才寻求帮助,应提前主动使用这些资源。

3. 运用公共与社区支持
新加坡提供多种心理健康支持,例如心理卫生学院(IMH)热线、银丝带新加坡(Silver Ribbon Singapore)项目,以及由人力部与健康促进局(HPB)支持的“职场健康计划(Wellness@Workplace)”。

4. 保持身体活跃
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显示,定期锻炼可减少 30% 的焦虑与抑郁。即使是在中午CBD附近散步,或在家进行瑜伽练习,也能产生显著正面影响。

5. 敞开心扉谈论心理状态
沉默会加剧压力。你可以向值得信赖的同事、主管或导师分享自己的困扰。在多元文化的职场中,公开讨论心理健康,有助于消除偏见与耻感。

平衡事业与健康:是可能的

在新加坡,许多专业人士由强烈的事业心驱动前行。但成功不应以牺牲身心健康为代价。

  • 重新定义成功:成功不等于加班,而是可持续的高效表现。
  • 有策略地发展职业:懂得管理压力的人,通常更具领导潜力。
  • 寻找价值观相符的公司:2025 年,Randstad 报告指出,樟宜机场集团因其重视企业文化与员工关怀,而被评为最具吸引力雇主——领先薪资本身。

数据速览:
📌 57% 员工因工作量而感到倦怠(MOM/APAC 数据)
📌 65% 在择业时更看重支持型管理者,而非福利(LinkedIn 2025)
📌 定期锻炼可减少 30% 焦虑与抑郁(WHO)
📌 新加坡“幽灵假期”现象上升(HRSEA)

常见问题(FAQ)

Q1: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倦怠了?
常见迹象包括:疲惫、注意力下降、易怒、缺乏参与感等。

Q2:我可以和雇主谈论心理健康吗?会不会被贴标签?
当然可以。越来越多新加坡企业正在培训管理层如何支持员工心理健康,开放对话正在成为常态。

Q3:新加坡有哪些免费的心理健康资源?
例如新加坡心理援助热线(Samaritans of Singapore, SOS)及银丝带新加坡等都提供保密性支持服务。

Q4:如果我的工作很繁忙,我还能做到身心平衡吗?
可以。你可以安排微休息、使用年假、练习正念冥想。哪怕只是小小的调整,也能防止长远的倦怠。

结语

世界心理健康日提醒我们:心理健康不是奢侈品,而是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品。

对新加坡职场人士来说,守护心理健康意味着:

✅ 设定边界
✅ 主动利用资源
✅ 寻找真正关心员工的雇主

只要主动采取行动,你就能在事业与生活之间,实现真正的双赢。

 

👉 应聘者专属:正在寻找重视员工福祉和发展机会的雇主?[立即探索 Reeracoen 的招聘机会]
👉 企业雇主专属:想打造更健康的职场文化?[立即联系 Reeracoen 客户服务团队]

 

 

免责声明:

我们的博客文章提供的信息仅供一般信息目的。它不是专业建议的替代品,不应将其视为可靠依据。

虽然我们努力提供准确和最新的信息,但某些话题的不断发展可能导致内容随时间而变得过时或不准确。因此,我们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合格专业人士或专家以获取具体的建议或指导。根据我们博客文章中的信息采取的任何行动完全由读者自行决定和承担风险。我们不承担因此类行为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损害或不利后果的责任。

我们偶尔会提供外部网站或资源的链接以获取更多信息或参考资料。这些链接仅供方便,不意味着对这些外部来源的内容或准确性的认可或责任。我们的博客文章还可能包含作者的个人意见、观点或解释,这些不一定代表我们整个组织的观点。我们鼓励读者验证我们博客文章中呈现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建议。

您对本网站及其内容的使用构成对本免责声明的接受。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