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加坡屠妖节:在职场拥抱多元与共融

GeneralSeptember 30, 2025 09:00

在新加坡,很少有节日能像屠妖节(Deepavali,亦称灯节)这样,深刻体现出团结与文化丰富性的精神。2025年的屠妖节将落在10月21日(星期二),这是法定公共假期。对许多员工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天的假期,更是家庭、传统与社区的庆典。而对企业来说,这同样是展示其多元、共融与员工关怀的重要契机。

随着新加坡继续成为全球专业人才(包括日本决策者与One Pass持有者)的首选目的地,了解文化庆典如何塑造职场氛围就显得尤为关键。认可屠妖节不仅仅是记在行事历上,更代表着打造一个让员工感到尊重、被认可与被重视的工作环境。

为什么屠妖节在职场中如此重要?

屠妖节由新加坡的印度教社区庆祝,现已成为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今多元的职场环境中,这类节庆凸显了多样性的重要性。

根据职场研究显示,具备共融文化的企业,其员工人均现金流高出2.3倍,同时更善于保留人才。在新加坡这个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留才成为人资部门的核心任务,因此重视文化节庆有助于提升员工参与感。

对于在新加坡运营的日本公司而言,重视屠妖节也展现出其对多元人才库的敏感度,从而加强雇主品牌形象与团队凝聚力。

新加坡公司如何庆祝屠妖节?

具有前瞻思维的企业正在重新构思如何在文化节庆中与员工互动。常见的做法包括:

  • 节日聚会:团队午餐、主题活动或文化分享会,鼓励员工展示自身传统文化。
  • 多语种沟通:人力资源团队可通过电邮或公司通讯,在不同语言中发送节日祝福。
  • 弹性假期政策:允许员工延长休假时间,回乡或与家人共度佳节。
  • 办公室布置:透过五彩缤纷的彩粉地画(rangoli)或摆放油灯(diyas)等小举动,提升节日氛围。

这些举措不仅传达尊重,更有助于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持久的联系。

雇主品牌优势:为何共融文化如此关键?

新加坡近期被评为全球人工智能准备度排名第2的国家,同时也是亚洲最具竞争力的商业枢纽之一。然而,除了数字化能力,新加坡的全球吸引力还体现在其文化包容性

对正争夺区域与全球人才的企业来说,将文化多样性融入雇主品牌是聪明之举。尤其是千禧一代与Z世代的员工更渴望加入那些既重视他们能力,也尊重他们身份与传统的公司。

对日本决策者及在新加坡的外国企业而言,像庆祝屠妖节这样的行为,不仅在员工心中产生共鸣,更传递出企业具有全球视野、却也深耕本地文化的正面形象。

企业在2025年屠妖节可采取的实用行动

以下是一些简便却有效的做法,让公司能更好地参与屠妖节庆祝:

  • 将屠妖节标记在HR日历中
    确保内部沟通、请假安排等都明确反映此节日的重要性。
  • 鼓励员工分享传统
    邀请员工分享食物、故事或文化习俗,有助于促进理解与交流。
  • 策划共融活动
    举办聚餐、健康讲座,甚至发起慈善活动,为节日增添意义。
  • 提供弹性支持
    体谅员工可能需要返乡或多花时间陪伴家人,适度调整排班即可传递关怀。

常见问答(FAQ)

Q1:2025年的屠妖节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期吗?
是的,屠妖节将在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庆祝,并为法定公共假期。

Q2:企业如何在屠妖节支持文化多样性?
雇主可透过承认节日、弹性假期、祝福信息及共融庆典等方式展现支持。

Q3:为何在新加坡多元与共融如此重要?
研究显示,多元共融的企业在员工保留、财务绩效与员工参与方面表现更佳。在新加坡全球化市场中,这是一项关键的竞争优势。

结语

屠妖节不仅仅是节日,更是企业在新加坡实践共融文化的绝佳契机。透过认同与庆祝文化多样性,雇主不仅能更有效地与现有员工互动,还能提升其雇主首选地位。

对日本决策者、One Pass持有者以及在本地运营的跨国公司来说,拥抱像屠妖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正是与本地人才建立深层联系的最佳方式——而这种联系,正是强大团队与长期商业成功的基础。

 

👉 想要在新加坡建立一个具备文化包容性与未来导向的团队?
 欢迎联系 Reeracoen 的人力资源专家。

👉 正在寻找多元、优秀的人才扩展团队?
 立即透过 Reeracoen 找到下一个关键人选!

 

 

免责声明:

我们的博客文章提供的信息仅供一般信息目的。它不是专业建议的替代品,不应将其视为可靠依据。

虽然我们努力提供准确和最新的信息,但某些话题的不断发展可能导致内容随时间而变得过时或不准确。因此,我们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合格专业人士或专家以获取具体的建议或指导。根据我们博客文章中的信息采取的任何行动完全由读者自行决定和承担风险。我们不承担因此类行为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损害或不利后果的责任。

我们偶尔会提供外部网站或资源的链接以获取更多信息或参考资料。这些链接仅供方便,不意味着对这些外部来源的内容或准确性的认可或责任。我们的博客文章还可能包含作者的个人意见、观点或解释,这些不一定代表我们整个组织的观点。我们鼓励读者验证我们博客文章中呈现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建议。

您对本网站及其内容的使用构成对本免责声明的接受。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