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延迟退休年龄:对职业、生涯转变与雇主意味着什么?

CareerAugust 18, 2025 23:00

新加坡的劳动力队伍正逐渐老龄化——但也更具韧性。自 2022 年退休与再就业年龄上调后,越来越多专业人士选择延长职业生涯,「60 岁后还在工作」的话题也变得格外重要。无论对雇主还是员工而言,这一趋势既带来挑战,也孕育机遇。

新加坡的退休年龄:向上延伸,而不是退出

新加坡正在逐步提高法定退休与再就业年龄,以应对人口寿命延长并维持可持续的劳动力结构。到 2030 年,法定退休年龄将提高至 65 岁,再就业年龄将提高至 70 岁。这一举措确保愿意继续工作的年长者能获得政策与雇主的更多支持。

根据新加坡人力部 2024 年的研究,越来越多年长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依然选择就业,或者被雇主继续录用。如今,65 至 69 岁年龄段的居民中,有超过 60% 仍在劳动市场活跃,这一参与率居全球前列。

对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可挖掘一批经验丰富的人才;对个人而言,则代表能继续保持财务活跃与职业成就的机会。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长者选择继续工作?

推动这一趋势的因素有:

1. 寿命延长 – 新加坡人的平均寿命超过 80 岁,保障财务与持续实现人生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2. 技能型劳动力的强劲需求 – 劳动力市场紧张促使雇主更重视有经验的员工。

3. 政府激励政策 – 如「年长员工就业补贴」(Senior Employment Credit)等鼓励企业保留年长员工的计划。

经济与人口结构的交汇正在重新定义「退休」的意义,年长员工不再只是逐步淡出,而是积极参与劳动力市场。

中年转职的成功故事

这不只是继续工作,更是重新定义职业路径。越来越多 40、50 甚至 60 多岁的新加坡人正大胆跨入新领域。

例如,一位中年管理人员从银行业转入可持续发展咨询,另一位则从酒店业转至医疗行政。这些转变得以实现,主要得益于:

1. 政府资助的再培训计划,如 SkillsFuture 中年支持项目(Mid-Career Support)。

2. 雇主愿意接受可转化技能。

3. 个人意愿,乐于拥抱变化、保持职场竞争力。

对许多人而言,中年转职不再是被动选择,而是主动对接增长领域与个人兴趣的策略性决策。

雇主应该如何应对?

能顺应这些趋势的雇主将获得长远回报。支持年长员工与中年转职,有助于:

1. 保留机构知识 – 经验丰富的员工能指导年轻同事。

2. 打造多元团队优势 – 跨世代团队可提升创新力与韧性。

3. 强化雇主品牌形象 – 成为「年龄友善」的企业,能吸引成熟人才与关注社会责任的年轻人。

中年及以上员工如何保持竞争力?

如果你正步入中年或更年长阶段,可以尝试:

1. 保持好奇心 – 不断学习新技能,尤其是科技与新兴领域。

2. 活用人脉 – 善用校友圈与专业社群发现机会。

3. 保持灵活性 – 兼职、顾问或合约工作有助延续职业路径。

突出可转化技能 – 沟通、领导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历久弥新。

常见问题(FAQ):新加坡的退休与职业转型
问 1:新加坡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是多少?

 截至 2025 年,退休年龄为 63 岁,再就业年龄为 68 岁。到 2030 年将分别提高至 65 岁与 70 岁。
问 2:退休后还可以工作吗?
 可以。雇主必须为符合资格的员工提供再就业机会,而且许多年长者也会自愿继续工作。
问 3:40 或 50 岁后转职现实吗?
 非常现实。许多新加坡人通过再培训,成功进入科技、医疗、可持续发展等增长领域。
问 4:中年职场人士有怎样的支持?
 SkillsFuture、专业转换计划(PCP)以及雇主再培训计划,都是为顺利转职提供支持的方案。

结语:更长、更灵活的职业旅程

新加坡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预示着一个职业生涯更长远、更多元的未来。60 岁不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对职场人士而言,这是一个适应与成长的机会;对企业而言,则是拥抱多元智慧的时代机遇。

新加坡职场的未来,不只是年轻化,而是更成熟、更智慧,也更具活力。

 

🔹 准备开启你的下一段职业旅程?
 探索 Reeracoen 的职业机会

🔹 想打造一个包容不同年龄段的团队?
 欢迎立即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我们的博客文章提供的信息仅供一般信息目的。它不是专业建议的替代品,不应将其视为可靠依据。

虽然我们努力提供准确和最新的信息,但某些话题的不断发展可能导致内容随时间而变得过时或不准确。因此,我们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的合格专业人士或专家以获取具体的建议或指导。根据我们博客文章中的信息采取的任何行动完全由读者自行决定和承担风险。我们不承担因此类行为而产生的任何损失、损害或不利后果的责任。

我们偶尔会提供外部网站或资源的链接以获取更多信息或参考资料。这些链接仅供方便,不意味着对这些外部来源的内容或准确性的认可或责任。我们的博客文章还可能包含作者的个人意见、观点或解释,这些不一定代表我们整个组织的观点。我们鼓励读者验证我们博客文章中呈现的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建议。

您对本网站及其内容的使用构成对本免责声明的接受。

 

References